一、学校基本情况
云南昆明工业学校座落在滇池湖畔,位于素有滇池囊钥美称的海口螳螂川旁,学校依山傍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学校在校本部建水成功办学的基础上,于2009年2月,又在昆明市海口镇创建了云南昆明工业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西南林业大学成教院的支持和呵护下,学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校管理制度《规与矩》为规范,以办学指导思想为指引,以学校管理为抓手,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浓厚的校园文化为底蕴,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使我校的队伍建设与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和质量、办学硬实力以及校园文化建设软实力等提到提升,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占地面积200余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在学校学生6500余人(其中与西南林业大学联办的大专班654人),教职工200余人。先后开设了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建筑工程与管理、酒旅、物流、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等专业。
二、办学特色
(一)以校园文化为根本,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创辉煌办学业绩。
1、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我校的办学特色。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先进的盛煌平台注册地址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竞争表面看来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深一层看是管理水平的竞争,在深一层看就是文化的竞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而盛煌平台注册地址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形成学校文化体系,以促进学校教育核心价值观和学校精神的形成,从而引领学校高水平发展。学校文化建设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问题。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博大精深、内涵极其丰富的系统工程,他既包含物质文化,也包含精神文化,同时还包含制度文化。他不应是学校的阶段性任务,也不应是纯硬件建设,既不是单纯追求办学规模,更不是哗众取宠、装腔作势的矫揉造作,它应是按照“学校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建筑风格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化美,‘一训三风’营造精神美,制度建设营造行为美”的思想体现;是“塑造精神、构建文化、拓展内涵、提升品位”的办学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性存留”原则,准确定位学校传统文化,提炼学校精神文化,以提升学校品位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将学校建成绿色学校、人文学校、和谐学校、书香学校、安全学校、文明学校。通过学校的绿化、美化、净化、做到让墙壁说话,让花草传情,让情境感人,以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在具体工作中,我校一是构建“三风”文化,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二是构建校长文化,当好学校文化的领头雁;三是构建情感文化,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四是构建教师文化,架起名师成长的桥梁;五是构建德育文化,彰显文化育人的本能;六是构建孝悌文化,培养学生的忠爱孝心;七是构建环境文化,打造精神文明的乐园;八是构建学生养成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铺垫;九是构建制度文化,以规范师生的行为;十是构建安全文化,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总之学校文化建设要彰显 “雅”、突出“美”、规划“长”、重在“效”。只有以现代管理和现代科技为着力,以本土文化为底蕴,以和谐校园为目标,以高品位育人为根本,才能打造云南中职的特色学校。
2、规范的教育教学是学校发展的保障。
学校在认真抓好“备、讲、批、辅、练、考、研”各环节的常规管理的同时,建立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机制,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考核学校教师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每年的五月和十月定为教学质量月,以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使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在实处,必须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校形成了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件制作为抓手,以创新为核心的现代学校科研文化。通过科研建设渠道,培养骨干教师和名师,从而打造品牌专业,以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010年10月,市教育局对全市46所职校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学校荣获二等奖;2011年11月,市教育局又一次对全市职校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学校荣获一等奖,有力的证明以教学质量为中心,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保障。
(二)以生源为基础 ,以感恩教育为重点,促学校跨越发展。
1、充足的生源是学校生存的基础。
我校在招生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每年都超额完成了招生任务,在生源大战的现状下,仅今年春季招收新生就近400人,创建校以来春招的新高,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注重学生感恩教育是学校跨越发展的关键。
我校的感恩教育坚持了三项基本原则。
一是育人为本的原则;
二是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的原则;
三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儒文化中的孝悌文化,并不断创新,跟上时代步伐。在感恩教育中,学校高度重视孝悌文化和感恩教育。“孝”是儒家传统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百善孝为先”,对于这句出自清朝王永彬所著《围炉夜话》中的名言,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然而,在生活不断改善,但物欲横流的今天,孝德、孝道的沦丧却十分令人担忧。我们教育学生时常说:你们应当明白,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无论一个人多么伟大,他总是母亲所生,父亲所养,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且知道图报,更何况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乎?一个人活着,就应该有孝心,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因为世界上更大的悔恨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在”。所以人们常说:机会不能等,健康不能等,孝敬也不能等,我们应趁着自己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尽一份孝心,报一份恩情,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尽一份力。为了强化学生孝心,学校将“二十四”孝图做成大型喷绘壁画长廊,醒目的安防在主要通道旁,让师生耳濡目染,使师生常怀感恩之心,常修孝敬之德,常行孝顺之为。同时与学校校训中“报答爹娘”相呼应;学校将“迎着晨曦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提高?躺在床上省一省,我是否愧对父母?”的警句安放在进校门的醒目位置,随时提醒和鞭策学生。每次在重大活动时,学校将“感恩的心”这首歌配上优美的手语操动作,让师生心灵感应,共同起舞,共同歌唱。
学校的德育文化,有力的促进了学校的班风建设和校风建设,进入中职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行为习惯差,学习差的多差生,但经过学校长期的、耐心的、春风化雨的教育,很多人改变了过去的不良习惯,并成为班级的骨干,企业的骨干,得到家长的好评。由于学校办学效益明显,得到了社会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认可。2009年云南日报以《云南教育的典范》、云南电视台以《放飞梦想的摇篮》、云南教育以《中职教育新模式》和《在构建“管、训、教“三结合的中职教育模式中发展壮大》为题,报到了学校的办学效益。教育厅长罗崇敏等领导到校视察时,罗厅长说:“云南联合经济学校办学理念新、办学机制灵活、办学诚信、办学质量高,就业安置好,在建水县办学非常成功,现在在昆明办学又很成功。希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并把先进的办学理念向全省推广”。领导的讲话,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效益、办学特色给予了高度评价。
学校实现了一年一台阶、两年大跨越的发展。2011年学校被省教育厅验收为省级合格学校;2012年经市教育局初评,专家组认为学校已达到省级重点学校标准,已向省教厅上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昨天,我们筚路蓝缕,开启山林,今天我们脚踏实地,辛勤耕耘;明天,乘党的十八大的东风,沐浴着西南林大成教院和各兄弟学校洒给我们的雨露阳光,在争创重点中职学校的征程中,我们将奋力展翅,蓝天翱翔,再创辉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