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煌平台注册地址

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

以后再说X

云南昆明工业学校2020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分类:学校动态 发布时间:2021-05-11 611次浏览

目 录一、学校概况-------------------------------...

目 录

一、学校概况----------------------------------------------1

(一)学校概况---------------------------------------------1

(二)学生情况---------------------------------------------1

(三)教师队伍---------------------------------------------4

(四)设施设备---------------------------------------------4

二、学生发展---------------------------------------------- 6(一)学生素质---------------------------------------------6

(二)在校体验---------------------------------------------7

(三)资助情况---------------------------------------------8

(四)就业质量-------------------------------------------- 8

(五)职业发展-------------------------------------------10

三、质量保障措-------------------------------------------12

(一)专业动态调整----------------------------------------12

(二)教育教学改革----------------------------------------12

(三)教师培养培训----------------------------------------21

(四)规范管理情况----------------------------------------22

(五)德育工作情况----------------------------------------28

(六)党建情况(------------------------------------------32

 四、校企合作--------------------------------------------33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33

 (二)学生实习情况--------------------------------------34

 五、社会贡献--------------------------------------------35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35

  (二)社会服务-----------------------------------------36

 六、举办者履责------------------------------------------37

  (一)经费---------------------------------------------37

 

(二)政策措施----------------------------------------37

七、特色创新------------------------------------------38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40


云南昆明工业学校2020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一、学校概况:

(一)学校概况

云南昆明工业学校是经昆明市教育局审批设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2009年,占地298亩,坐落在美丽的滇池湖畔海口街道螳螂川旁,校园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学校实行半军事化封闭式管理,管理严格、教学规范。2012年4月被西山区教育局评为“平安校园”,2013年12月,学校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现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会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美发与形象设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学前教育等十四个专业。2020年,学校在西山区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建领校、安全立校、质量兴校、文化润校、特色建校”治校方略,为实现学校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维护校园稳定、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办学十一年来固定资产达到14037万元。

(二)学生情况

2020年秋季学期,学校在校生规模为2907人,招生规模为198人,毕业生规模2077人。学生结构情况:当地学生数467人,外地学生数2440人;农村户口学生数2799人,城市户口学生数108人;巩固率94%,毕业率;2020年2019级学生培训规模数为20121人次,培训课时85节,参培率平均99.34%,2019级学生培训规模数为9625人次,培训课时215节,参培率平均99.57%;学生会、团委培训规模2630人次,培训课时88节;班干部培训1351人次,培训课时112节。详见表1、2、3

图表1  云南昆明工业学校情况表

年份

招生规模

在校规模

毕业生规模

当地学生数

外地学生数

农村户口

城镇户口

巩固率

2019

1123

5002

2023

750

4252

4887

115

95%

2020

198

2907

2077

467

2440

2799

108

96.2%

同比增长

-82.37%

-42.31%

2.67%

-40.58%

-36.49%

-44.45%

120.31%

1.2%

图表1  云南昆明工业学校情况表

 

图表2  2020年学习班干部、学生会团委培训统计表

培训内容

领导力与日常工作管理培训

公众演说训练

学生会干部创新活动与管理培训

主持人培训

主流文化与价值取向教育培训

拓展训练与目标建立培训

信用建设教育与训练

合计

学生会、团委参与人次

463

691

684

75




1913

学生会、团委课时

27

20

37

4




88

班干部参与人次

301

202



195

141

101

940

班干部课时

24

32



8

40

8

112

图表2  2020年学习班干部、学生会团委培训统计表

图表3    2020年学校学生培训情况统计表

培训内容

军事训练

一分钟演讲训练

感恩教育

传统文化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

信用建设培训

党课培训

女生身心健康培训

礼法教育培训

职业道德与规划培训

中职学生双创培训

礼法与职业指导培训

合计

2019年级(875)培训人次



877

870

877

865

845

240


877

870

872

7193

2019年级(875)培训课时



4

4

16

4

4

4


16

14

8

74

2019年级(875)参培率



99.20%

98.63%

96.35%


99.20%

99.43%

99.20%

2020年级(196)培训人次

193

193

193

193

193

191

193

62

192




1303

2020年级(196)培训课时

120

6

6

6

18


4

4

8




172

2020年级(196)参培率

98.96%

99.48%

0.00%

0.00%

0.00%

99.82%

图表3    2020年学校学生培训情况统计表

 

(三)教师队伍

2020年,学校教师总数为140人,其中专任教师96人,兼职教师3人,教师2人,师生比为1:29.36,“双师型”教师34人,比例为31.48%,兼职教师占2.78%,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75%,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0.00%。详见表4。

(四)设施设备

学校2020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59.35万元,生均0.64元。实训实习工位3829个, 生均0.83个。纸质图书49762册,生均17.12册,电子读物11.4万册。详见表5

图表4  云南昆明工业学校2019-2020学年教师情况


教师数量

双师型教师

教师

本科学历

研究生学历

师生比

2019年专职教师

153

48

2

123

1

1:32.69%

2019年兼职教师

4






2020年专职教师

96

34

2

81

0

1:29.36%

2020年兼职教师

3






222

图表4  云南昆明工业学校2019-2020学年教师情况

图表5  云南昆明工业学校2019-2020学年设备情况


教学仪器设备(单位:万元)

生均

实习实训工位(单位:个)

生均

纸质图书(单位:册

生均

2019

2022.63

0.40

2015

0.76

49762

9.88

2020

1859.35

0.64

2015

0.83

49762

17.12

 

图表5  云南昆明工业学校2019-2020学年设备情况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学校严格执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大纲,开足开齐相关课程,每个专业有单独的教研室,由专业学科带头人负责。学工部实行专职班主任管理制度,负责根据学生实际表现进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对学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鉴定和记录,配合教务部做好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工作。2020年文化课参考人数2904人,文化课初考合格率98.3%,补考合格率,总合格率;专业课参考人数2904人,初考合格率98.6%,补考合格率,总合格率;体质测评合格率72.4%,毕业率。详见表6

图表6  2019-2020学年文化课、专业课合格率及毕业率


2019学年

2020学年

参考人数

合格率

补考人数

补考合格率

总合格率

参考人数

合格率

补考人数

合格率

总合格率

文化课

5002

97.82%

109

2907

98.42%

46

专业课

5002

98.08%

96

2907

98.79%

35

体质测评

5002

76%



76%

2907

72.4%



72.4%

毕业率

 

图表6  2019-2020学年文化课、专业课合格率及毕业率

(二)在校体验

为全面监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等感受,学校学工部、教务部、定期开展学生代表座谈会、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问卷测评等形式,征求在校生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理论文化学习、专业课学习、校园文体活动、在校生活、校园安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学生代表座谈会和学生谈心580人次,满意率在98.5%以上,问卷抽样测评871人次,学生满意率在95.12%;招就办通过招生家访,二次安全就业电话联系回访,毕业生实训实地回访等方式了解,企业对学校毕业生满意度达98.8%以上,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在96.7%以上。详见表7

图表7  2020年在校体验问卷抽样调查统计表


理论课教学

专业课教学

实训课教学

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

在校生活

学校安全

合计

不满意

50

41

23

52

74

15

255

基本满意

190

195

201

211

217

176

1190

满意

631

635

647

608

580

680

3781

满意率

94.49%

95.29%

97.36%

94.03%

91.50%

98.28%

95.12%

 

图表7  2020年在校体验问卷抽样调查统计表

(三)资助情况

学校建立了以助学金和免学费为主并与校内资助、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相结合,同时做到物质帮助、精神帮助、心理帮助相结合。助学制度完善,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奖、助、补、减等程序运行严密,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

2020年秋季在校生2907人,享受中职免学费政策人数2799人,学生享受中职免学费政策金额559.8万元,学生享受中职免学费政策占全日制中职学生比例96.28%;享受中职助学金人数774人,学生享受中职助学金金额154.8万元,学生享受助学金发放占全日制中职学生比26.63%;享受奖学金4人,享受奖学金金额2.4万元;享受省政府奖学金5人,享受省政府奖学金金额2万元。没有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辍学,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养成了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知恩图报的优秀品质。

学校成立了校内爱心助学基金会,是学校“家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经多方筹划,由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募捐,主要是对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助学的一个非盈利爱心组织。2020年募捐资金107114.4元,捐助帮扶家庭困难学生201人名。

(四)就业质量

学校以五部委联合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安排,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学生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安置工作。学校实行一把手主抓实习就业工作的原则,把实习就业放在学校工作的重点。2020年毕业生人数为2077人,直接升学人数23人,直接就业人数为2018人,就业率98.27%。各专业类就业情况是:信息技术类为99.53%,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98.86%、建筑类95.4%、财经商贸类专业96.89%,学前教育类,对口就业率为84.42%。

 

学校学生平均起薪水平为3600元,月收入在2000元以内的占1%,月薪在2000至3000元的学生约41%,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学生约58%。2020毕业生出路情况详见下表8,表9。

图表8 毕业生与就业情况

毕业生数

就业人数

升入高一级学校

就业率

对口就业率

2077

2018

23

98.27%

85.3%

图表8 毕业生与就业情况

图表9  就业去向与人数统计表


机关和企

事业单位

合法从事

个体经营

其他方式

升入高一

级学校

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本地

异地

境外

城区

镇区

乡村

学校推荐

中介介绍

其他渠道

人数

0

501

1553

23

21

1441

556

871

1147

0

1697

251

70

1755

0

263

  

图表9  就业去向与人数统计表

(五)职业发展

在学生职业发展中,学校一直牢记“超越自我”的校训,秉承“知行合一、精益求精”学风,将学生的技能与素质放在同等的高度进行培养,让学生成为“德能双馨”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学校不惜教学成本的投入。

1、要求专业课老师开设相关专业兴趣班,有特长的老师开设兴趣协会。引用高等学校开设选修课制度,学生可以利用放学休息时间及周末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报读,全部免费学习。2020年有专业兴趣小组18个,报读人数1287人次,兴趣协会15个,报读学生1018人次,参与率同比增长16.56%。详见表10

 

图表10 2019-2020年专业兴趣学习小组、兴趣协会统计表

年份

2019

2020

参与率同比增长

参与情况

数量

参与人次

参与率

数量

参与人次

参与率

专业兴趣学习小组

21

1035

35.26%

22

1205

41.49%

6.23%

兴趣协会

23

998

34.00%

24

1535

52.86%

18.86%

合计

44

2033

69.26%

46

2740

94.35%

25.09%

 

图表10 2019-2020年专业兴趣学习小组、兴趣协会统计表

2、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选派优秀教师和邀请培训人员加入,为学生免费提供素质培训,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1)2020级新生开展了15天的军训。培养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团队合作意识和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意识,培养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让学生通过军事训练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尊重他人,建立正能量。

(2)感恩教育。通过爱国主义演讲,校园青春蓝丝带感恩互动,培训学生的感恩思想。

(3)传统文化培训。通过弟子规,道德经、国学智慧,培养学生做人做事。

(4)安全教育培训。邀请海口派出所、司法所、消防、卫生院部门等到校,为学生进行预防校园欺凌、反恐防暴、交通安全、防溺水、森林防火、疫情防控、食品安全等知识培训,同时开展宣传演练。导入安全教育,培养学生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信用建设培训。用支付宝的芝麻信用,讲信用建设的重要,帮助学生建立信用理念,培养学生金融思维,为双创教育作铺垫。

(6)礼法教育培训。把礼节、礼仪、礼能、弟子规、道德经与法制教育融合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明礼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7)学生公众演讲。通过一分钟演讲、三分钟演讲等训练,培养学生的准确表达能力,也是学校办学11年来一直对学生综合能力训练重要的一门训练课程,并编写了《你的故事.我的早会》教材,收集并整理了近300个故事。

(8)主流文化与专业交融引导培训。通过中国梦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懂大道、有梦想,建立终身学习思想,训练学生的学习力。每天给学生新思想,新理念,并推荐阅读书籍,目前已坚持了一个学期,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参与。

  (9)针对二年级学生,培训中心转向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增加了职业道德与规划培训、中国梦与中职学生双创培训、礼法与职业指导培训。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2020年学校共有14个专业。本着“质量兴校、文化润校、特色建校”,服务社会,面向市场的宗旨,根据市场需求和导向,学校打造专业从原来的服务第二产业专业为主,开始转向二、三产业专业并行,第四产业专业为辅的改革思路。具体为以汽修、烹饪、学前教育专业为发展重点,将计算机专业与现代网络经济逐步融合,培养新时代的技术性人才。

(二)教育教学改革

1、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英语、体育、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历史、地理、普通话训练、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礼仪与行为规范、心理健康、政治经济与社会、人际关系学、哲学与人生等十几门文化基础课。除此之外,学校还编写了中国传统文化读本《诵读经典》和励志读本《从平凡到伟大》,利用早读和课前准备会统一安排诵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2、专业设置。学校目前有14个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会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美发与形象设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学前教育等十四个专业。详见表11

图表11 专业设置情况表


汽车运用与维修

建筑工程施工

数控技术应用

电子技术应用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商务

会计

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

美发与形象设计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

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

市场营销

学前教育

学制(年)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专业教师分布

19

4

4

4

6

6

4

4

10

4

12

3

4

12

111

图表11 专业设置情况表

3、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的人才建设和质量提高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2020年有专任教师96人。

4、课程建设。学校课程建设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工学结合、技能比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理念指导下,培养不但具有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而且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课程定位,专业课程设置符合中初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位岗位的任职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和明显的促进作用。

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适应企业工作要求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用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课程内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内容组织,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叙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合理结合。

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的选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总体思路:学校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思路是既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职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又结合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要,满足学生考进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的需求,以升学为导向。

以就业为导向:一是以培养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中初级技术应用性和实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二是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制定培养方案;三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改善课程体系,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四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在计划总学时中的比例;五是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职称层次、学历层次和技术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走出去,请进来”为途径,努力塑造“双师型及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六是以企业各岗位实际需要的“知识点、能力点”为基础,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案,将优秀教案印成讲义,将优秀讲义印成教材,加强适合本专业特点,起点较高、示范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建设;七是加强校内专业实训室建设,并与省内外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新路子;八是规范实训教学,建立健全多形式的实训方式,加强对各种形式的实训方式进行监控,按照成熟的理论教学程序,编写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手册、实训进度与实训导师制度;九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十是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开设专业兴趣班。

以升学为导向:学校从新生入学开始,对有升学意愿的学生进行分班教学,设置并抓早抓好三校生高考班,把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模式相结合,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为学生参加三校生高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具体措施: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可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面向、三项原则、四个突出。一个目标:培养目标是造就一大批服务于生产线具有中初级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两个面向:面向社会、面向人才市场,服务于昆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三项原则: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要强化“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办出应用型特色。四个突出:突出技术应用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具体做法:整合课程结构,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校内外专业人士的意见,特别是向用人单位了解、调查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的比例,形成能反映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并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份量。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

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践环节。与生产一线企业签订实训基地协议,聘请企业工程师、酒店经理、幼儿园长等社会应用型人才分别给相关专业的学生讲课,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并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管理、专业技能。

  (4)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根据学校改革与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设想,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本着“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在已建成各专业实训基地基础上,建设全面适应现代化教学与实践的、设施完备、设计合理先进、具有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与环境。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寻找校企合作达到双赢的机会,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成立学校、企业、行业领导、教授、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审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内容、学时安排等,采取校企一体、产学协作的方式共建实习基地,选择职业环境开展实践训练和技术培训,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工作;依托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为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资格或岗位培训与考核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深入企业结合实际,真刀真枪的进行顶岗实习,并通过专业(职业)技术考核。 

坚持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使学校开设的各个专业都有校企合作项目,构建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把学生的学习和技能培养放到企业中进行,真正实施“做中学、做中教”。 

组建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和业务骨干组成的教学团队,课程中引入公司、企业业务流程和工作项目,聘请业务骨干指导实践教学。 

吸纳企业实质性参与课程建设,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市场调研,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专家研讨会,编制职业能力分析图表,将岗位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机结合,确定教学内容,重新制订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校企合作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等教学文件,从而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 

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坚持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依据,达到“按需培养,按需开课,按需施教”的要求,大力压缩市场无需求的课程,适度减少纯理论课的教学,逐步增加先进适用的实验实习设备,提高实践操作课的比重,使学生达到“理论基本够用,操作技能比较熟练,就业市场热门抢手”;学校的整个教学和管理,服务和服从于市场的就业需求和学生的技能形成,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开设专业,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线的中初级技能人才。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升入到更高层次院校进行学历提升,适应学生、家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重点打造三校生高考班,学生从入学开始,学年就按照三校生高考模式进行教育教学,力争到2022年三校生高考率、本科上线率取得历史性突破,逐步完成以中职教育为主向职教高考教育为主的转变。目前,2019级报读三校生高考班的学生达到就读学生的60%,约650名。

6、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育,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学校拥有电脑学习实训基地,5间实训室用于计算机实训和信息化教学,共有260台计算机,可同时满足6个班教学。学校拥有100兆光纤4条,3条用于办学,一条用于办公。每间教室都装了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实行WiFi全覆盖,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学习。校园电子图书全天开放,教学讲义、教学录制视频在校内网中共享,学生在校期间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

7、实训基地。

学校共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加工技术、美发与形象设计、会计、计算机、烹饪、电子技术应用、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服装制作与营销、建筑工程施工十四个专业。每个专业都建设有实训基地,分别是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室42间、美发与形象设计2间、会计实训室1间、计算机实训室5间、烹饪实训室24间、电子实训室1间、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实训室4间、数控加工技术2间(800㎡)、服装制作与营销1间、建筑工程施工1间,学前教育实训室16间。学校近两年都在大力增加实训投入预算,增加实训、保障学生的动手能力,仅2020年又投入41万元,打造了新能源汽车实训项目。

8、教学资源建设。

(1)教务部利用周一到周五早会的方式让教务部专职教师集中统一听课、评课。对优秀的教师讲义、课件进行分享,初步建立了教学资源信息库。

(2)教务部对外来培训的老师收集的优秀课件以及学校教师的优秀课件讲义不断收集并整理后分发各教研室共享。

(3)对于相关专业的实训基地进行资源整合共享,让学生能尽量感受真实的实训环境。如把烹饪和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放在一起,既让烹饪的学生感受到正规西餐、中餐餐桌及菜品的要求,又让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的学生体验到上菜、端盘等真实的工作环境,起到良好的“教学做”效果。

(4)对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及教师自己做的微视频整理后上传给所有教师作为教学资源,为上课的讲义提供了真实的资料。

9、教材选用。

学校办学以来,非常重视教材选用,一直都按教育部规定的大纲要求选用国规教材,教材主要来自新华书店等正规大型教材供应商。经过多年的教材选用,学校总结了各教材的优缺点,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学校选用了较为适合学生的指定教材进行教学,并制作了相应的教辅材料。

(三)教师培训培养

1、学校自己组织的培训。

(1)新教师岗前培训。每期15天,2020年培训了1期10人。

(2)任课教师授课技巧培训。共培训四期,每期二天,培训教师91人。

(3)班主任工作培训。共培训两期 ,每期二天,培训35人。

(4)教案书写与PTT培训。对老师进行一周实作训练。

(5)教师演讲训练。共培训三期,每期三天,培训教师94人。

(6)党课培训。共培训两期,每期半天,培训教师96人。

(7)、《昆明市学校安全条例》培训,共培训一期,每期半天,培训教师96人。

(8)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共培训两期,每期半天,培训教师96人。

(9)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共培训一期,每期半天,培训教师96人。

2、参加教师培训

2020年,学校共有32名教师参加了教师培训,并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

(四)规范管理情况

1、教学管理。

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的业务素质,实现教师高水平,教学高质量,办学有特色;办社会需要、家长和学生满意的学校,就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为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从而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管理。教务部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补充完善了《云南昆明工业学校教学管理办法》、《教师行为规范》、《教师十条要求》、《教师岗位安全责任书》、《教师上课考核办法》、《教学资源库建设与管理制度》、《校优秀教师奖励办法》、《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教学质量保证及监控管理办法》、《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听课评课暂行规定》、《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制度》、《教师监考守则》、《学生考试规则》、《学生考试违规处理暂行办法》、《教学档案管理规定》等制度,形成常规教学行为的良性循环。

 设定专业教研室。根据学校工作制订学校的教研,学科教研组制订组的教研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要求计划具体详实,切实可行、严禁形式化。每周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定时活动一次。按照活动计划研究,讨论新课程标准,研究科研课题,教学经验交流等,并做有详细活动记录。

  严格教师备课制度。备课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效果。要求科任教师必须课前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备课;并要求教案检查盖章方可进行教学;每月底将备课记录和备课交教教务部检查,教务部学期末将所有教案收取存档。

  严格教师听课评课制度:每个科任教师每周听课至少两次,每月不低于八次。教务部定期检查教师的听课情况,并记入教师的月末绩效考核档案。评课要求听课教师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善于发现教师讲课中的优点,充分肯定,同时要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以便改正提高。评课做到有深度、有力度,不许只唱赞歌,浮在表面。

  严格教师上课管理制度。教师必须带教案上课,提前2分钟侯堂,不得提前下课。上课期间非特殊事情严禁外出办事、接打手机。必须在上课前清点学生人数,并上报未到学生情况。授课时必须讲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知识。

  严格周课题检查和教案检查制度:加强教学的过程性督查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行周课题上报和检查制度,将教育教学落实到实处,也让教师教学具有目标性,学生学习具有实践性,教学考核具有依据性和针对性。

  教职工教学例会制度。每月定期举行教务大会,每周举行教研组长会议,每周举行教研室活动会。

  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在教务部的指导下,由教研室主任亲自监督指导实施,并在学校的安排下定期实行校本培训,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快速进步,以达到学校的教学要求。

2学生管理。

学校实行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设有学工部,由副校长担任学工部主管,下设系按年级划分,每个班都有专职班主任。学校利用半军事标准和家文化进行学生管理,将半军事化管理的严格标准与家的温馨有机结合,给学生提供一个标准化和温馨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为规范管理,学校制定有《学生指南》、《学生一日常规》、《班主任管理一日常规》、《学生管理8大考核标准》、《学生出入校门管理规定》、《班级教室管理规定》、《学生仪容仪表规则》、《学生奖励条例》、《学生考勤管理暂行规定》、《宿生管理暂行规定》、《关于禁止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暂行规定》、《假期请假制度》、《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等多个规范性内部文件,增强可操作性,为学校管理提供保障。

(1)新生进校堂课就是军事训练和《学生指南》学习,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对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进行强化,提升服从意识。要求学生做到“三统一”,即作息时间统一、内务整理统一、行动规范统一。从起床、洗漱、内务整理、就餐到上课、午休、自习、课外活动、晚自习、就寝熄灯等等,都有可操作性的详细规定。小到物品摆放,大到校园环境打扫,把学生的日常行为纳入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学生在这种氛围熏陶下,能从被动变主动,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克服不良习惯、端正思想态度。

(2)成立督察组,每天巡查《学生一日常规》、《班主任一日常规》等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优秀班级评选和班主任绩效考核。

(3)设立校内意见箱和投诉电话,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促进学校管理。

3、财务管理。

为保障学校运行规范有序,形成长效机制,学生设有财务科与资助科,将学校财务与学生免学费、资助分开独立管理,独立开设账户。为更好管理,学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相关规定。先后制定了《云南昆明工业学校财务管理办法》、《费用报销暂行规定》、《资助、免学费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保证了学校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同时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4、后勤管理。

后勤管理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管理机制才能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学校设由后勤副校长直接管理后勤科、水电科、采购科。 制定有健全管理制度,将后勤分为食堂超市管理、校产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项目管理、校园环境管理6大板块。保障学校正常运营,充分发挥现有资产设备服务教育教学和全体师生的作用。

5、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首要管理,学校“安全立校”为准则,认真贯彻教育局要求落实的各项安全要求,将创建平安校园、平安班级工作列为学校的头等大事,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坚持以防为主,积极开展各类安全知识培训、教育活动,落实各项防卫措施,使创安工作得到全面、深入、有效地开展。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消防意识等其它安全意识显著增强。

(1)配齐配足人防、技防、物防。

学校设有安保部,由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亲自分管,现有安保人12人,门卫由当地派出所下属安保公司负责。技防、物防详见表12。

表  12                     2018-2019物防技防统计表

时间

宣传教育培训(场次)

应急演练(场次)

灭火器(具)

消火栓(个)

监控摄像(个)

防冲撞设施

升降防撞柱

一键式报警系统

2019

19

5

3KG干粉310

83

154

防冲撞桶14只

1

1

3KG二氧化碳2

35KG手推式干粉2

2020

25

8

3KG干粉340

83

174

防冲撞桶14只

1

1

3KG二氧化碳4

35KG手推式干粉4

表  12   2018-2019物防技防统计表

(2)领导高度重视,制定措施有力。

设立了校级领导带班值周制度,定时定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邀请司法所领导来学校给学生开展法制教育,使学生懂法用法。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安全主题会议和安全大检查,以防止和杜绝一系列安全事故发生。学校为了保证学生安全,对学校周边所有围墙进行了铁丝网全覆盖,以杜绝学生翻越围墙。

(3)安全制度健全,实施措施到位。

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对中队长,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全校总动员,周末学生外出安排一部分值周老师跟中队长在镇上巡逻,避免学生在校外的安全事故发生,同时也安排一部分值周老师与中队长在学校门口执勤,及时检查学生是否携带违禁物品入校,做到群防群治。   

(4)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自护能力。

为确保安全,要求师生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严禁学生乘坐或骑“三无”车辆。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发出倡议,“拒绝乱扔垃圾,好习惯从我做起”的签名活动。

(5)净化育人环境,做到四个联合。

一是联合派出所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净化育人环境;二是联合家长,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严禁学生私自外出,严禁乘坐三无车辆,严禁学生周末外出私自租用电动车自行车;三是联合综合执法部门对周边商贩进行治理;四是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配齐了消防设备、应急灯等安全器材,竖齐了疏散标志牌,安装了监控摄象头等。

6、管理队伍建设和管理信息化水平。

(1)管理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机构健全,共设有校行政办、教务部、学工部、安保部、财务部、后勤和招生就业办等部门,每个部门由副校长直接负责,下设有系、科等职能部门。管理队伍自成体系,分工明确,制定有岗位职责、工作制度、考核标准。制度保障了学校管理正常、有

序、高效的进行。业务能力提升学习培训管理办法保障了管理队伍的管理能力及后备人才的储备。

(2)管理信息化水平。学校有严格的信息报送制度,能确保管理的高效性。建有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官方平台,能有效及时的发布学校信息。建有学校微信、QQ管理队伍工作群各一个,部门工作管理群8个,教职工群一个,保障了信息的传达与反馈。

学校建设了门禁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办公管理等,同时可以在手机终端和电脑操作,将管理智能化、简单化。

(五)德育工作情况

1、学校十分重视德育课程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执行过程严格而不打折扣。学校德育课按照大纲要求足量开设必修课程,在必修课中有根据形势发展进行时事政策教育。教务部每周组织两小时的德育课教研活动,学习最新文件、研究有关问题、讨论教学疑点与难题等。“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学校严格按照此《意见》在学生入学及第二个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第三个学期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个学期开设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两门课。心理健康由兴趣班开设,全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上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安排如下表13所示:

 

 

 

图表13  德育课程教学安排表

2、为更好的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将中国传统孝悌文化引入学校。演讲家彭成说:不感恩怎能成人、不成人怎能成才、不成才怎能成功?孝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校高度重视孝悌节俭文化建设。在云南中职学校将“二十四”孝图、《弟子规》、《三字经》、羊羔跪乳、义鸟反哺图引入学校,让师生耳濡目染。使师生常怀感恩之心,常修孝敬之道、常行孝顺之为,常养节俭之德,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学校创办者率先将“家文化”引入学校管理。“家文化”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领导与员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亲如一家人,享受到了在学校工作、学习带来的幸福与快乐,使师生有了“家”的情怀和“家”的感觉,形成了浓厚的“师生鱼水情、亲如一家人”的情感育人氛围。

具体体内容:

(1)  要求学生每月至少给父母打一次电话。

(2)  实行专职班主,负责早中晚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和心理沟通、每月至少与家长电话汇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3)  学校免费给生病学生提供营养餐。

(4)  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勤劳善良。

(5)  关心学生家庭情况,及时让学生得到学校的帮助,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6)  成立学生之家,以班级为单位,轮流做饭等团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生存的能力。

(7)  成立学校爱心助学基金会,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4、以学生活动为载体,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学校每年都会举行五四晚会、迎新生晚会、国庆晚会、元旦晚会、篮球赛、趣味运动会、爱心基金会募捐捐助活动、校园十佳歌手、演讲比赛等大型活动。学生活动是学生工作的载体,有效的学生活动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5、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IMG_2546 IMG_2502

IMG_2536

 

IMG_2447(1)利用国旗下讲话、社团活动、广播、板报等校内形式和举行“关爱滇池·团委在活动”、“感恩献爱心·情系敬老院”、“同护蓝天碧水”等社会公益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全方位的熏陶和教育。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2)开展“评优”活动,弘扬正能量。通过评选每周班之星、校之星、优秀班级、优秀宿舍,每月班之星、校之星、优秀班级、优秀宿舍等评选活动,弘扬正能量。利用优秀学生会干部、班干部、共青团员带动一批、影响一批学生,营造和谐校园。

5、红色文化教育

(1)2020年,学校党支部书记张殷平对全体师生进行了三次党课教育,青年委员解志贤对全体团员进行了二次党课教育。

(2)学工部、校团委经常性组织学生观看《开国大典》、《建军大业》等革命红色影片,并要求学生写观后感。

(3)学校利用“元旦”、“五四”、“国庆”晚会和班级活动,组织学生唱红歌、跳红色舞蹈、朗诵红色诗歌。

(六)党建情况

学校党支部创建于2010年9月8日,现有支委5人、4个党小组、27名党员。2018年,学校投资了40余万元,建成了约300平方米的党员教育活动室,向广大师生传播红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校遵守法律法规,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确保正确办学方向;参与讨论决定学校发展规划、重要改革、财务预决算和教学教研、招生录取、基本建设等方面的重大事项,以及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在学校选人用人中发挥主导作用;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学校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创新工作思路,支部书记带头,全体党员参与,形成了“三个五”党建工程和“一、二、三、四、五”党建引领。通过在课堂上开展“党员示范岗”,开展“爱滇护滇”志愿者活动,到海口林场缅怀老一辈革命家、重温入党誓词、到敬老院服务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扣好人生粒扣子”德育教育,对问题学生党支部安排每名党员结对帮扶2名“学困生”,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对他(她)们进行引导和帮助,起到了转化、进步的作用,受到上级党组织和家长的好评。2020年学校党支部被市委组织部评定为“四星级”党支部,支部开展的以“领航星、廉洁星、德育星、安全星、示范星”为主体内容的“红心向党  五星飘扬”活动被西山区委组织部选定为具有影响力特色活动。。学校书记曾被西山区委、区人民政府授予“社会组织发展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被省民办教育协会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党建工作中,党支部紧密联系学校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四星级”创建工作。党支部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的“四星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五个基本建设标准化”内容、41条标准,形成了“五个基本建设标准化”体系、“三个五”党建工程和“一、二、三、四、五、六”党建工作特色。2018年学校党支部被西山区区委组织部评为“三星级”示范创建党支部,2019年学校党支部被昆明市市委组织部评为“四星级”示范创建党支部。

在以后的党建工作中,学校党支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推动学校依法办学和规范办学的道路上真正起好政治监督和保障作用,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力争在2021年创建“五星级”示范创建党支部。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自开展校企合作以来,积极探索,扎实推进,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

(1)订单式人才培养。为解决毕业生到企业适应时间长而采取的一种提前介入、培养企业紧缺人才的模式,如学校与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的合作办学。

(2)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如学校与阿尔卑斯(杭州)有限公司的合作办学。

(3)专家互派,队伍建设。通过参观、培训、互派专家指导工作,增强了校企双方的人才队伍建设,如学校与苏州北京同庆楼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办学。

2、校企合作开展效果。

经过学校几年的不懈努力,校企合作成果显著。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把企业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企业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习教学、教学评价、研究开发、招生就业和学生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专业课程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通过校企合作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缩短员工与企业的磨合期,从而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有力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认真执行“五部委”的相关实习规定,坚持两年在校学习,一年赴企业顶岗实习的教育模式。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积极稳妥地安排实习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8级学生的实习去向分布情况:从事第二产业的学生数为1101人,占实习学生数的 71%。本地、异地和境外实习情况:本地(本省)130人,占实习学生数的16 %,到异地实习,尤其是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实习的比例为 84%左右。实习渠道情况:通过学校推荐实习的学生数为1520人,占实习学生数的98 %;其他渠道实习的学生数为31人,占实习学生数的2 %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办学以来一直以培养社会有用人才为首要责任,重点培养“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技术技能性人才。办学十一年来,学校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万余人。学校在培养过程中利用中专技能教育+学历提升+技能认证+素质培训,提高学生整体综合技术技能水平。

学校主要通过三方面进行本校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

1、优化专业设置,突出中职特色。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中职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专业是在展开社会调查,符合地方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根据劳动市场的需求开设专业,以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开设的专业是紧紧围绕云南省和社会所需中职人才的需要,2020开设14个专业。让学生所学适应社会所需,突出了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

2、积极参加校技能大赛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搭建平台。技能大赛是对职校教育发展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是学校广大师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风貌的一次大展示,对于学校培养和发现技能技术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以赛促学”,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切磋技艺、展示水平的舞台,在学生中掀起勤练技能、学好技能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可以“以赛促教”,促进学校切实加强技能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019-2020年度学校参加省市大赛获得优异成绩:在2020年初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参加的九个赛项中获得了八个赛项的15项奖项,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并获得2020年批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改善办学条件奖补)中央资金41万元。2020年10月学校参加市赛,学生个人荣获二等奖3个、三等奖8个,教师个人荣获二等奖2个,学校荣获集体二等奖一个、三等奖1个。2020年11月学校代表西山区参加昆明市第四届“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知识竞赛,荣获中职组三等奖,张爱琳老师荣获传统文化说课二等奖。

    3通过学历提升和技能考证,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强调职业技能训练,学校坚持实行“多证书”制,职业技能证书按照初级、中级、递进实施。提高学生学历,提升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社会服务

    1、技术服务。学校为中等职业学校,不单是培养技术人才,也承担了服务学校周边的任务,学校每个学期都会有技能服务周,主要是派遣相关的技能老师及学生走进街道社区,为周边居民提供相应的服务。








876740173337052973
773110683213283373







2、提供场地和技术支持。2020年11月9日--13日学校提供场地和骨干专业老师举行了教活动周,对周边的海丰社区、海门社区居委会和原云丰造纸厂小区有意参与职业技能学习培训的居民和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108人次进行中餐烹饪、汽车清洗、汽车保养等免费培训,使他们通过学习和培训,学到了技术和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创业和再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MG_9029IMG_8987

  IMG_9044IMG_8982

六、举办者履职

(一)经费

2020年,政府足额拨付了中职学生免学费、助学金等民生工程专项资金,已全部打入学生中职卡中。学校工资投入924万元,项目投入101万,公共性投入32万元。

(二)政策措施

根据、省、市、区政府和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学校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认真履行和落实好办学自主权,规范办学,服务社会。学校专任教师96人,计划到2021年,学校教师资格证达标率达到91%(含中学教师资格证、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资格证、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双师型”教师达60%以上。

七、特色创新

(一)重点打造三校生高考班

学校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打破三校生高考从三年级开始强化教育的传统模式,改为学生从入学开始,学年就按照三校生高考模式进行教育教学,力争到2022年三校生高考率、本科上线率取得历史性突破。

(二)党员对“学困生”帮扶

    为了落实德育教育的全面性,不让一个学生落伍,学校党支部本着“不放弃、不抛弃”的教育原则,对问题学生,党支部安排每名党员结对帮扶2名“学困生”,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对他(她)们进行引导和帮助,起到了转化、进步的作用,受到上级党组织和家长的好评。

(三)成立女生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落实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使我校女生健康地走出青春期困惑,懂得怎样做好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自强自立、自信自律、自尊自爱”的人格和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针对中职学生女生特点,学校成立了云南昆明工业学校女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支部女工委员和校团委书记任组长,根据女生年龄及生理特征,对其进行生理心理健康辅导,促使其快乐成长;提高女生思想品德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实施心理辅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强化交往教育,提高人际交往和辨别能力,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重视早恋和青春期情感教育,引导情感健康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女生教育工作。

(四)先进的校园文化引领了学校的发展。

1“一训三风”促规范,创新理念求发展。

学校的“一训三风”促进了学校的规范办学,“超越自我”的校训指引着全体领导和全体师生不断超越自己,向卓越方向发展。

2、文化是力量和方向,文化是情怀和影响。

家是温馨甜蜜的字眼,家是快乐幸福的源泉;家是情感的港湾,家是成长的摇篮。学校创办者在云南率先将“家文化”引入学校管理。“家文化”的实施,就像一个根纽带,有力的将情感、教育、管理、责任系在一起。让领导与教职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亲如一家人,享受到了在学校工作、学习带来的家的幸福温馨与快乐。

“家文化”具体体现在五个结合上:

一是“家文化”与温暖心灵相结合。学校全体教职工为学生提供像父母、兄弟姐妹般关爱和关注。班主任每天早中晚要到宿舍查寝,与学生心理沟通,每月要和学生家长电话沟通至少一次,汇报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搭建好学校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生病学生学校免费提供营养餐,学校领导及老师随时去看望生病学生。

二是“家文化”与提升学生素质相结合。学校不仅要在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上教好学生,要像对待自己子女、弟弟妹妹一样,用心去栽培。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较差,为更好的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成立了培训部,挑选优秀老师及聘请专业培训团队对学生进行素质培训,并同时鼓励优秀专业课教师开展专业兴趣班,有特长的老师开设兴趣协会,引进大学选修课模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免费选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是“家文化”与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演讲家彭成说:不感恩怎能成人、不成人怎能成才、不成才怎能成功?学校高度重视感恩教育和孝悌文化建设,要求学生每月至少给父母打一次电话,关心父母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学校是云南“二十四”孝图、《弟子规》、《三字经》、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图引入学校,让师生耳濡目染。使师生常怀感恩之心,常修孝敬之德、常行孝顺之为,以培养学生的忠孝之心。

四是“家文化”与半军事化管理相结合。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使半军事化管理和“家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用半军事化管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改正不良习惯,用“家文化”温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是“家文化”与责任和奉献相结合。学校成立爱心助学基金会,由学校校长发起,主要是汇集全体师生,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筹集爱心捐款,帮助家庭困难学生,让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用知识和技能改变自己及家庭的命运。基金会成立以来共筹集资金100多万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1800余人。被帮助的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后,每年都会向爱心助学基金会募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正能量。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学校现有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由于不是事业单位编制问题和开设专业技术性较强,招聘教师尤其是高水平专业教师困难比较大。很多专业老师来自各企业技术精英,未持有教师资格证,现有“双师型”教师比例较少。改进措施:加大专业技能教师培训力度,制定技术精英考教师资格证计划,计划2年内“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

(二)高中扩招及五年制大专扩招,导致生源渐渐减少,竞争日益激烈,招生难度加大,学校发展压力大。改进措施:在打造学校品牌和品牌专业、骨干专业的同时,加大专业设置改革计划,探索与高等专业学校合作的办学模式。

(三)学生满意度调查显示,在校学生生活满意度为91.5%,属于抽样调查中更低,证明学校在学生生活上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加大对生活设施特别是食堂、宿舍、用水用电的改造完善工作,加强对“家文化”的细节落实。从基础设施到学生心灵多元化满足学生生活需求,将校园生活营造的更温馨、和谐。

微信图片_20190917201847 


云南昆明工业学校

2021年2月23日